沈胖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领导听了这话,脸上带着笑,也没点破,只是静静地看着苏烨。
而苏烨这时也沉默了一会儿。
他对后世的工业发展很了解。
现在是工业体系刚刚起步,以后会慢慢发展,进入现代化和自动化。
但最终的工业,还是要靠互联网,进入半导体行业。
发展芯片技术,才是真正的王牌。
不过,想搞芯片技术,现在根本不可能。
因为国内的通讯行业还处在起步阶段,连电话都没普及。
至于互联网,几乎没人知道。
我国从1957年开始研制通用的数字电子计算器,直到1958年8月1日,这台机器才开始运行短程序。
这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正式诞生。为了纪念这个重要时刻,这台机器被命名为8a型电子数字计算器。后来在738计算机厂开始小批量生产,并改名为103型计算器(即dgs-1型)。
当时一共生产了38台这种计算机。
这些机器都被用到了各个关键行业中。
民间根本不可能普及。
就连轧钢厂这样的企业也接触不到。
只有航空航天和军事研究单位才能使用。
而且,使用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还要排队申请。
就算排到了,也得去指定的地方使用。
非常麻烦,也非常费事。
最主要的是,这种计算机体积非常大。
主机部分就占用了好几个大型机柜,占地约40平方米。
当时的主机内部结构非常精密,里面有将近4000个半导体和二极管,还有800多个电子管。
因此运算速度也只有每秒三十次。
即便如此,对我国计算机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真正开始使用互联网,是在1986年,钱天白先生发送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而我国全面接入互联网则是在1994年。
所以,现在苏烨如果跟他们讲互联网和计算机的事情,
那就像是在说天书一样,没人能懂。
即使是一些高级领导可能知道一些,但也不多。
甚至只是知道名字,具体怎么用,他们完全不清楚。
所以,根据目前的情况,
要回答领导的问题,
只能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回答。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不是凭空出现的,需要人才去研发和创造。”
“所以,人才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我们啯家现在的状况,想必领导您比我更清楚,人才的短缺导致我们无法自主研发很多关键技术,即使是高精尖的人才,也只能投入到军事领域,其他领域却无能为力,只能依靠鹅,为此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因此,我认为,想要改变这种亏本的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大规模培养属于我们自己的人才。”
“要实现大规模培养,就必须重视教育和职业化发展这两个方面,至少能在三五年内培养出一批可用的人才。”
“虽然短期内仍需依赖外部支持,但总比一直这样亏损下去要好得多。”
“领导,这是我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您多包涵。”
苏烨不敢多说什么。
马上就要到那个关键的时间点,他现在最安全的做法就是留在轧钢厂,继续当个普通工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