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披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讲到此处,现场安静到极致。
连巡讲官都没打断,只是站在一旁默默听完,最后亲手给他颁了一份讲律认证,并附评一句:“虽错而改,胜于一成不变!”
这段话后来被刻在讲律堂一块青石碑上,成了“再归讲律第一碑”。
也成为无数犹豫者、归正者、旧籍者再度抬脚迈入秦制的心理转捩点。
这一整套“再归制度”,香妃亲自拟定框架,由秦浩审阅确认,张青松督导执行,赵应天统筹协调操阅营人事配比。
秦王府在王都单设“再归监册室”,每日审核南属三郡归返名单,按区、按县、按户建表,以防混乱、重复、冒领、欺占。
这是一场巨大的系统修复,也是制度自信的具体体现。
你可以出走,你可以尝试,你可以比较,但你若回来,制度不会记恨你。
它也不会用恩情收买你。
它只给你秩序,给你规矩,给你一把尺,让你知道你站在哪个位置,朝哪条路走。
而你,若真走回来,说明你看清了这一切。
那好,欢迎回来。
笔墨纸册在等你,田地住房在等你,律法教课在等你。
你不是逃兵,不是败类。
你只是走远了,如今愿意走回来。
门从未关过。
你只是绕了一圈。
再归之人越多,南属百姓便越坚定。
他们看得明白,这一套制度,是真的。
能改人,也能等人,更能接人。
比那口号大旗更有力,比那宗庙血统更有信。
因为它说到做到,记得每一个人,改正就给机会,守规就有饭吃,背律就能抬头做人。
不是谁说你是人,而是你自己做出一个人的样子,制度就认你。
这不是权臣说了算,不是官员拣着选,是规矩一视同仁地把你接住。
再归,是人心真正的归。
不是归秦王,是归秦制。
不是归口号,是归秩序。
不是归宣传,而是归真相。
而这一切,连一个“兵”都未发,一个“战”都未起。
只有千万个百姓,踏着实地走回来,一句一句,一笔一印。
回头,再走进那扇门。
低头签字,昂头做人。
真正的归。
南属丹江西岸,归籍村三号教坊。
这座由供职堂、讲律堂联合设立的基层教育点,原本不过是给初次归籍者讲解基本制度和律令的临时讲堂,如今却成了三郡最热闹的去处。
一日三课,场场满座。
屋内坐着的是归籍者、借籍者、再归者、观望者、路过者,甚至还有吴国边地潜入的书吏、士族子弟、旧商行学徒,打着“来听听”的旗号,实则一坐就是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