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644章 自择其主【2 / 2】

榴莲披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你可以退回旧籍,但你面对的仍是旧地、旧税、旧官、旧律、旧屋。

而秦国,给你的是新的可能。

归正队伍与归籍队伍在丹江桥头相遇,擦肩而过。

没有一句话,但许多人低头咬牙,悄悄转身,又走回原路,重新排进归籍申请队列。

而桥头的赈民司执事官,也不多问、不讥讽,只接过他们手中还没来得及作废的“归正确认状”,撕下角章,将其放入“撤回档案”中。

一句话也没说。

但他们的名字,又回到了秦国档案册中。

你走了,走过。

你回了,也还是旧人。

归籍申请者越来越多,供职堂设立专门“回归档案组”,只处理曾归正后重新返回之人。

归正者离籍时须在档案上签名写明自愿、知后果、明责任。

而回归者,再入时须重新填一份名册,标注“此人已见彼政,愿归秦制”。

这一句,是秦王府亲笔批准的。

所有人只要填写这一行,便可再次入档,享“试回期”,三月后可转正式。

操阅营新增“观察营”,专门接纳那些曾入吴、再回秦者,由秦人老吏带教,复训、复考、复编。

讲律堂也设立“反思讲座”,请回归者上台讲述为何离开、为何回来。

不是洗脑,不是羞辱,而是记录。

一位名叫冯文的旧籍吏员,在讲堂上说了一句话,被后人整理入《南属讲纪》中,广传至今。

“我不是被秦国留住的,是被吴国推回来的!”

“我走的时候想要脸面,回来之后才明白,脸面不是活着的根!”

“秦国没求我来,也没逼我回。

是我自己选的!”

那天之后,他被录入供职堂后勤局,三年后升为南安档案组吏丞,入正八品。

他的档案册上,附有一句评语:知悔者为明,能返者为信。

这一页,被抄入《归籍总册·丙卷》,成为教育训例之一。

……

吴国王都并未阻拦归正失败者回秦。

他们也知道,挡不住。

吴王站在王台之上,看着御史台新一轮问卷回收,看到三分之二的民间答卷写着:

“可归正者寥寥!”

“吴法未立,人怎愿归?”

他闭目良久,开口:“下旨!”

“再废五百旧律,择秦法之可用者,三年内推行;令三郡试点扩大至六郡,归正申请不设限;凡再赴秦、再归吴者,赋免五年,职取实任!”

这是吴国第一次真正承认:秦制强于己制。

这一纸旨意传到边地,反应却并不如想象中激烈。

因为民众已经习惯了秦国那一套。

他们开始在讲堂里分学“秦律”“吴律”,开始比较哪套更合适。

他们早就不再是你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他们有了选择。

他们有了判断。

这就是秦国真正打下来的疆土。

不是山河,不是地契,不是王位。

是人心。

而当你发现,百姓已经会自己分析利弊、自己判断政策、自己选择国籍的时候,那你已经不是王了。

你只是他们曾经的统治者。

未来是他们选的,不再是你给的。

……

秦王府收到吴王新旨,当日批复三言:

“既然他愿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