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 157 章 续【2 / 2】

爱吃白菜牡蛎汤的何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今他是出也出不去,没法儿去给他师傅复命。

在被困了数月之后,他才被他不给救出来,他又给苦原交代了前因后果。

经此一事,乌巢禅师明白了,以后出去还是要多加谨言慎行,要不然不知就着了谁的道呢。

对,大家都猜的不错,苦原一直设有眼线监视着,他们西行取经队伍人的行程。

在赶路的同时,江二爷在闲暇之余参悟《多心经》。

最终有此感悟:“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

这一篇偈子,乃是玄奘法师悟彻了《多心经》,打开了门户。江流儿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

人牛不见时:佛门用牛比喻修行进度,有所谓《十牛图》。第八种境界为人牛俱忘,即人牛不见时,认为这是大乘的“我法俱空”的成就。

十牛图的思想基础,源自《六祖坛经》的见性法门。这是天竺大乘佛教真常唯心思想的推演。这种思想,强调每一位众生的本性,或佛性、自性、如来藏心,是真常清净,具足无量功德属性的。

江流儿对佛理的确极有天赋。

经过了浮屠山,他们又往前行进,从晚秋又走到了夏至炎天。

花凋谢了,蝴蝶尚未长成的时节,树木长的高大,蝉停在树上热火朝天的鸣叫着。外面的蚕变成了茧,火红色的石榴花开了,沼泽泥地里又有新的荷花从淤泥当中洁净拔出。

那日忽至天晚,夕阳西下,他们一行人经过了一个村舍。

苏梨抬头一看,心情顿时舒畅了许多,日月更替,各有其意趣。

日落西山的太阳,仿佛即将落下的火镜一样;同样,明月东悬在天空之中,是猛然乍现的冰轮。

江流儿他们率先去那人家中商谈借宿的事宜,苏梨懒得理会这些,便找了一棵大树,脚尖轻轻一点,便坐在了树梢上。

“好久都没有停下来欣赏这日升日落了……”苏梨不禁感慨道。

此时她非常的放松,也不怕别人看见她是妖怪,他的九条尾巴完全舒展开来,搭在树梢上一晃一晃的。

“你若是喜欢看,那以后我日日陪你看。”悟空突然出现在了苏梨身旁,认真地说道。

苏梨倒是极为自然的靠在了他的肩膀上,有些好笑地说道:“我不相信你,我从不相信‘永远’、‘一直’这样的说辞。”

“真实的情况是,这世间的变数太多了。”

“我这也不算承诺,但是我想,我们从西天灵山回来以后,这边我真的恢复不了建议,但是我们也可以重新创造新的过往,我们可以重新相处,然后重新爱上彼此……”悟空觉得此时他的手都是麻的,生怕苏梨拒绝他。

苏梨的确拒绝他了,她极为生气的地扯住了悟空的衣领,情绪略有些失控的说道:“不行,你一定得找回来,不管用什么办法都得找回来,你听到了没有?!”

“这是怎么了?其实,我们重新相处也是一样的啊!你说记忆之中承载着情感,我们以后的相处也同样承载着情感啊……”悟空继续说道。

“不一样的,你不懂,你不懂……”苏梨用双手捂着脸,捂住即将落下的眼泪。

我怕,我以后没有机会再与你创造新的回忆了。

真的无法保证,我们两个人都活下来。

苏梨的情绪变化的很快,这样的悲伤也是转瞬即逝的,当然也可能是她想要掩饰。

她很快便收起了情绪,跳下树去,去听江流儿与那村舍主人的对话。

江流儿拄着九环锡杖,按了按藤萝织成的斗篷,先奔门前。

他又长大了一岁,现在看起来已经有了大家所说的那种得道高僧的模样。

可是他的话也越来越少了,越来越沉默寡言,看山看水的时间变得多了,而且也有更多的时候他是下马自己往前行进的。

对他来讲,去往西天的确是一场苦修,修身也修心。

等他到了那门前,只见一老者,斜倚竹床之上,口里念念有词,细听之下他念的是佛经。

看来,这里就已经有姓佛之人了。

江流儿出于对老者的尊重,并没有高声与之说话,慢慢的叫了一声:“施主,问讯了。”

即便如此,那老者还是被惊地一骨碌跳了起来,他连忙整理衣襟,出门还礼道:“长老,失迎。你自哪方来的?到我这寒门何故?”

江流儿赶忙讲明缘由道:“贫僧是东土大唐和尚,奉圣旨,上雷音寺拜佛求经。适至宝方天晚,意在贵地借宿一晚,希望老先生你能够与师徒几人方便。”

那老儿摆手摇头道:“西天是去不得,的西天难取经。要取经,应当往东天去呀。”

江流儿低头不语,思虑了一下,心中沉吟道:“观音菩萨指道西去,这老人又说要往东行?这是为何呢?”

悟空跟着苏里走过来的时候就听到了这样的对话,他一向不喜欢搞那些弯弯绕绕的,他直接问道:“你为何要叫我们往西而去?是有什么缘故吗?”

那老者先是不答,他被悟空的长相吓了一跳,他扯住江流儿的衣袖,躲到他身后说道:“师父,你倒不言语,你那个徒弟,毛脸雷公嘴的,颇为吓人!”

悟空倒也没有与这老儿计较。故意逗着老头道:“你这个老头儿,颇没有眼色,怎么能够以貌取人呢,我虽长得凶恶了一些,但我可是个好人,而且我的手段可不俗,你这般说,我就不怕吗?”

那老者由此说道:“你想必有些手段。”

悟空这时候又谦虚起来了,道:“不敢夸言,也将就看得过。”

老者道:“你家居何处?因甚事削发为僧?”

……

(本章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