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35章 利弊【2 / 2】

我不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毕竟传统嫡系继承制下,会比较符合朝廷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

在传统嫡系继承制下册立太子储君后,这会促使朝中部分大臣选择趋附在太子身边。

这其中,既有真正出谋划策的能人奇才,亦有专挑权贵附势的小人、以及那只会阿谀奉承而无所作为的庸辈。

三种不同身份的人,将在嫡系继承制下共同组建为利益集团,这个集团又称之为太子党,再加上太子母族背后所存在的宗族势力,太子的政治势力将得到极大增强,以至于成为能够影响朝政的力量。

朱祁钰这个时候终结嫡系传承制的行为,无异于触碰到了许多人的实际利益,自然有人会站出来强烈反对。

内阁大臣王直率先站了出来,朝着皇帝拱手道: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此制不可!先帝嫡系长孙尤在,何苦还需在藩王里选贤以立呢”

王直环顾朝堂上下,再次朗声道:

“先帝不负高祖厚望,在位期间国力昌盛,百姓富强。更是达到仁宗皇帝都未能完成的仁宣盛世。这储君之位非宣德皇帝嫡系血脉而不能任之”

话罢,王直朝着百官轻施一礼,仿佛在向众人诉说:

他根本不会承认那什么秘密立储的说法,藩王更是不可能有被册立为太子储君的机会。

你朱祁钰作为宣德皇帝的次子,在土木堡之变后,当然拥有皇位继承权。但是你膝下并无子嗣继承大统!日后能继承大统的唯有前太子朱见深一人。

原因无他,就因为他是宣德皇帝嫡系长孙,皇位的唯一正统继任者。

朱祁钰默默地直视着这老头,脑海里不断升起王直的详细资料起来:

这王直从小端庄稳重,虽家境贫穷但勤于学问。永乐二年(1404年)中进士,任庶吉士。与曾柴、王英等二十八人一起在文渊阁读书。明成祖朱棣认为他文章写得好,将其召进内阁,协助起草文书。王直先后历仕仁宗、宣宗两朝,经多次升任至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正统十一年(1447年),户部侍郎奈亨依附权宦王振,诬陷郎中赵敏,诉讼牵连王直和侍郎曹义、赵新,三人于八月一齐被关进诏狱。

三法司在朝廷审讯,判奈亨斩刑。王直等人赎罪流放。明英宗朱祁镇宽恕王直、曹义,剥夺奈亨、赵新俸禄。

土木堡之后,朝中三品以上重臣折损大半。当时以王直的官位是位居留守群臣之首,但他却屡屡以于谦为首,甘心居于其下。

朱祁钰脑海中飞速的总结他的资料:王直为人震静而持重,深谙人情世故。

按道理来说,他不可能做这第一个反对帝王的愣头青才是啊。

难道说?

对了!想起来了。

景泰初年,这王直不但一直号召群臣上奏迎回太上皇朱祁镇,在北平保卫战前夕,正是由于他提议先册立朱见深(朱祁镇的儿子)为太子,这才说服孙太后同意自己(朱祁钰)登基为帝。

这王直虽然为人不错,但却是个妥妥的太子党啊!!!

怪不得这厮第一个站出来硬钢自己。

此时,一众大臣低头接耳声引起了朱祁钰的注意力,他淡淡地俯瞰着朝中众人,看着一众大臣相互窃窃私语,他面上毫无波澜。

秘密立储,等皇帝百年后再公布新帝名册。多数大臣都心知肚明,与其说是秘密立储,还不如解释成是皇帝拖延之策。

在其执政阶段到崩殂,皇帝具有充裕时间来筛选出一名合格的继承人。

而这名继承人的身份是不公布的,有可能是前太子朱见深,亦有可能是藩王世子等,更有可能是他朱祁钰未来的儿子。

现在没儿子不代表以后没儿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