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206章 生祠【2 / 2】

深林凡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说起来众人忽然恍惚,都说绍安帝能坐稳皇位,靠的是以魏钧和靖安军为首的军方鼎力支持,这才不到短短一年,什么时候北靖的文臣居然也占据了如此高的地位,且和武将之间相处如此融洽?

再想一想,当初睿王和太子以皇子之身,一个拼命拉拢军队,另一个用心结交文士,下了多大的功夫,而这位不显山不露水,没见过刻意示恩与谁,也没有熙和帝年轻时候说一不二的魄力,却就这么得了文臣武将们死心塌地的效忠,当真是让人想不通啊想不通。

再看现在,可是连那群习惯了拥兵自重坐地为王的南方诸侯,都弯下了膝盖围在陛下面前恭维。

徐近儒等几个老臣下来的时候,贺铭正跟着另外几个尚书等在台阶侧面,他望着被御林军搀扶着的几位名宿,心里微动,想起前阵子发生的一件事。

那会正在新政改革的紧要关头,东辽府却爆出了一件棘手的事,有位主簿是他同窗的朋友,给他悄悄寄来一封书信,说当地下属的郧县正在给左相修建生祠,看起来像是下属官员逢迎上官歌功颂德,但此事毕竟太过敏感,一不小心就会触动禁忌,恐怕是有心人在背后推动,知道他是左相的门生,提醒他小心警惕。

修生祠的事历朝都有,讲道理应该是百姓们为了感激某个德高望重的官员自发修建,可实际上真正众望所归能够让百姓真心拥戴的极少,大多都是上层沽名钓誉,下级官员阿谀奉承,最后劳民伤财,还往往夹带贪污受贿强征劳工等污糟事,且极容易惹来皇帝忌讳,疑心当事者拉帮结党上下勾连。另外,郧县是徐近儒赋闲时住了近十年的地方,他本来就和当地官员关系良好,这事一出实在太容易让人多想。

收到此信,贺铭当即就连夜去见徐近儒,他觉得此事十分难办,祠堂还没有建成,派人去阻止反而落了痕迹,如果真是有人在背后算计反而容易闹大;想去查实又找不出合适的人手,直接从平都派人则会直接造成勾连地方的误会;置之不理又担心对方还有后手,新政让一部分官员得了利,另一些人损失惨重,想动点歪门邪道心思的人实在太多。

他设身处地实在想不出好办法,最后提了一个破罐子破摔的建议:要不然直接去找陛下?陛下一向宽和又缜密,如果叫他提前知道,那么之后不管怎么发展,至少应该能够信任左相的忠心?

谁知徐近儒想了片刻,却否定了这个提议,他说:“我知道此事可以这样解决,但是为人臣者遇事不能都推诿给君主,如果现在让陛下知道,那等于是逼迫陛下为我撑腰,不可。”

贺铭就急了:“大人!学生知道您清者自清,可您这么些年经历了多少这样的风波,您……”

徐近儒笑了笑打断了他,悠然道:“你急什么,我又没说不想办法,走,跟我去见魏郡王。”

贺铭:“……”

可真是个好办法,既然告诉陛下不妥,那就求助大司马好了,那位是陛下的枕边人,如果认为有必要自然会私下里让陛下知情。

贺铭同时也感到心惊,他非常明白徐近儒宦海浮沉的生涯里对武将权臣有多么忌惮,如今居然会如此信任大司马,这可真是奇事一件。

徐近儒让贺铭把事情经过跟魏钧讲过之后,就向他提出了请求,说想要借用军方的消息网络帮他查一查这件事,他指的是绥昌侯手中的天机署。魏钧当时刚巡视北方回来,略一寻思,却道不用这么麻烦,他们在那个地方有人,郧县的隔壁,那不就是通武吗?通武县的赵县令,正经是出身丰野,从陛下身边外放出去的人。

后来事情果然顺利解决,那位赵县令十分能干,自己调任过去也不过半年,上上下下却已经捋得极顺,此事他也早有耳闻,只是碍于上峰颜面不便说什么,收了平都的消息后不用怎么查探就告诉了他们许多隐情,最后魏钧拿到实证,才交给方谨初下旨处置胡作妄为的官员。

让朝臣们意外的是,当陛下知道修生祠最先确实是郧县百姓自发的行为,只是后来被心怀叵测之人利用,便决定在尘埃落定后让百姓继续建下去,甚至据说私下里还悄悄自掏腰包捐了一小笔款子过去。

此时众人还预料不到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绍安朝名臣良相层出不穷的盛况,就听荣德甫描述,打个极不恰当的比喻,陛下当时的表情就像是票友遇见了钟情的名角儿,恨不能摇旗呐喊一掷千金!

想到这里,站在阳光下等待的贺铭忍不住又微微笑了起来。

不管怎样,陛下他真的是很让臣子们安心的一位皇帝。

听说老包现在隔三差五就往宫里或者王府里跑,向陛下请教卧底侦查的各种问题,看陛下的眼神也跟荣德甫描述的那种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