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400章 【一体化空中基地的造价预估】【1 / 1】

昭灵驷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军事基地本身有了机动性之后,也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更加灵活的战略布局和调整。

从这个小老弟家撤出的空中基地,正好另一个小老弟那里已经谈妥,那就直接把基地飞过去就行了,这样的部署效率能不快?

要是按照传统路子,还得从无到有的在这个地方整出一个基地来,效率再快也得好几年。

东方大国正面临工业产能过剩,现在做的很多海外布局和博弈,包括打通一璐一带盘活沿线经济带就是为了把过剩的工业产能输出到那些地方,当地也恰恰需要工业品,可以说有着很强的互补属性。

同时也意味着东方大国以后在海外的资产将会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就肯定需要军事力量为其提供保障,所以海外军事基地在将来肯定是有很大的需求。

“可移动的一体化空中基地,好处自然不言而喻……”赵贺阳沉声说道,旋即看向萧宇:“可问题是,这能搞得出来?”

闻言,萧宇微笑着说道:“现在肯定搞不出来,但二十年后就是另当别论了,而二十年后能搞的前提,就是告诉我们当下就得要做规划布局,功在当下,二十年后是结果。”

赵贺阳顿时追问:“此话怎讲?”

萧宇展开了说道:“打造如此巨大的一体化空中基地,能源肯定是要用核能,最理想的能源就是聚变能源,现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迎来了一系列进展喜人好消息,我预估二十年后是很有可能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应用突破。”

闻言,赵贺阳反问道:“可万一没突破呢?这也是有可能的。”

萧宇点点头笑道:“没错,没突破也当然是有可能的,要是可控核聚变没突破,我们完全可以用现在的裂变核能技术嘛,航母都能上核动力,空中基地也照样能上。”

赵贺阳听到这话不由得点了点头,现有的核能技术就等于是一种在动力能源层面的兜底手段,二十年后如果可控核聚变的应用得以顺利落地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可以直接上可控核聚变。

如果没有突破,现在的核裂变技术完全可以充当替补过渡,解决空中基地的能源问题,就把空中基地视为更大的航空母舰即可,区别是前者浮空飞行,后者在海里航行。

萧宇如是说道:“在拥有充足的能源支撑下,空中基地大量应用室温超导材料,就足以把偌大的空中基地浮空起来脱离地面,从而实现可移动的能力。”

这个赵贺阳倒是一点都不怀疑了,j-36战斗机都已经交付一架到空军部队的手里,垂直起降的能力就是得益于超导浮空的能力。

除了j-36战斗机之外,临州市的空中铁路项目,空铁列车能够浮空行驶,也是得益于室温超导的支持。

片刻后,赵贺阳寻思着道:“室温超导材料的确是个好东西,可这玩意那么贵,要打造空中基地,室温超导的用料规模必然是以‘万吨’级别为单位计量,经济上肯定吃不消的。”

闻听此言,萧宇再次笑着说道:“按照当下的材料成本那肯定是吃不消的,但二十年后就是另一回事了,我大体计算过,以室温超导材料目前的降本周期来算,到本世纪中叶,每吨的价格可以降到30万元人民币,保守估计也是50万元人民币。”

“什么?”

赵贺阳一听这个数字顿时吃了一惊,连忙在心中盘算了一下。

萧宇笑容依旧,缓缓地说道:“假定打造一个200万吨级的空中基地……”

这话刚刚一说出来,正在心里估算着的赵贺阳听到200万吨级这个数字,当场一阵呆愕的看向萧宇,不知何言以对,而萧宇继续说道:“200万吨级的空中基地,大约需要用到35万吨左右的室温超导材料即可获得浮空移动的能力。”

“按照30万每吨的价格来推算,35万吨室温超导材料所需的资金量是1050个亿左右,整个基地的预算规模1500亿左右是能够下得来的。”

数字很大,但作为一个军事基地,整体预算其实真不贵,传统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基地,成本都是要超过百亿美元的。

而一些超大型的战略基地,比如位于克啰地亚和波撕泥亚边界的乌龟空军基地,在上个世纪70年代建成正式投用时,其成本达到了惊人的60亿美元,是殴洲最为昂贵的军事建设项目之一。

这成本放在当下都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光是这个数字,就已经相当于2010年赛尔唯亚和克啰地亚两国的年度军费预算加起来的三倍多了。

如果算上半个多世纪的通货膨胀以及各种汇率的调整,放到现在大约是44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180亿元左右。

这都能顶得上两个200万吨级的空中基地的总预算了,最重要的是空中基地属于“移动型资产”,不是说砸1500亿进去,这些钱就永远的在海外当地留下,成为沉没成本带不走了,而是随时都可以带走的。

那这笔账显然就不能按照传统的军事基地那样去算了,别说1500亿,就算是2000亿甚至3000亿都是划算的。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空中基地可移动的独特特性,这样的大家伙是在国内建造完成的,等于投资的钱都是留在国内,就算有沉默成本也都留在了内地。

光是建造一个这种200万吨级规格的空中基地,那得带动多大的产业链、多大的经济。

轻轻松松就能带来十几万的就业缺口,这还是在大量使用智能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的情况下。

而带动经济和就业,给过剩的工业产能纾困,技术储备等等,这些账可都不会直接体现出来。

这么大的空中基地不可能都是金属或合金打造,肯定不可能整个都铁疙瘩,除了主体核心承重,其它模块包括基地表面的建筑物,都是要大量用到混凝土的。

而且用到的各种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其总的重量肯定是占基地总吨位的过半比重,也就是超过了100万吨。

所以其成本并不会像航空母舰那样10万吨级的排水量,造价就达到五六百亿之巨。

毕竟是空中基地,不是空中航母。

这时,萧宇不急不缓地说:“这种一体化可移动的空中基地,我初步定了4个标准吨级。”

“小型吨位最低标准也要达到60万吨级以上,因为低于这个吨位性价比就不高了,该花的预算有个硬性标准,搞30万吨级还是搞50万吨级,该花那么多钱不会因为吨位下降就少到哪里去,弄太小反而不划算。”

萧宇补充道:“中型吨位的标准应当在200万吨级左右,大型吨位的标准在500万吨级左右,超大型吨位标准在1000万吨级以上。”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