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32:拼命三郎【2 / 2】

夏晓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住在一起的同事,私下告诉我,老崔原来是一个车间的工人,有一股冲劲,不怕苦,不怕累,酷爱加班。代号:拼命三郎,工作狂。

有一天半夜,董事长发现老崔在研究生产的流程图,提升他做了生产部总监。有句很有哲理的话,当一个奴才去使唤奴才的时候,会把奴才累死。老崔其实就是董事长的一个奴才,他为了表现拼命,对自己的手下极其苛刻,几乎不让员工休息。有一天,他手下的整个部门,同时提出了辞职。

董事长觉得老崔不适合当领导,就把它安排在了人力资源副总监的位置。其实,这个位置就是一个虚名。人力资源的正总监是董事长情人,副总监的位置就是虚设的,只负责公司的培训工作。

你或许觉得这么没能力的人怎么能负责培训呢?这就是老板的眼光问题了,很多民企的大老板培训的意识很差,认为培训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才安排了老崔这样的人去负责。

我到职没几天,就领教了拼命三郎的风格。周末下班前,老崔忽然告诉我说:“你不要回家了,周日我们出差。”

这个突然的行动使我感到很惊诧,好不容易盼来了一个周末,说没就没了。员工干一星期不容易,况且,周末准备和曾娜约会,就这么说变就变的把很多事情搞黄了。

尽管一百个不愿意,我还是咬牙忍了,出来混口饭吃不容易,毕竟自己是一个员工,在企业面前,员工永远都是弱势群体。

老崔的脑子里面没有周末的概念,每次安排出差,从来不考虑周末的因素。经常周五下班之前才忽然说去某地出差,具体出差多久?什么时候回来?去之前一点计划都没有,甚至去了以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经常在外地出差了一段时间,我问什么时候回北京的时候,老崔总是说:“还没干完活就想回去呀?”

老崔的脑子里面也没有作息时间的概念,经常半夜11点钟,脑子一热就给我打来电话,谈那些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

有一次,晚上12点打来了电话,要我赶紧到办公室一趟。我以为有多么重要的事情,匆忙的穿上衣服从宿舍跑到了办公室。还好我在工厂住集体宿舍,到办公室没多远。见到老崔后,老崔交待了一下关于制定宣传海报的事情。

我顿时火了,制定宣传海报的事情,5天后定稿也不迟,为什么不能明天早上谈呢?偏偏在半夜把员工召唤到办公室。

以前,我一直跟着李怀谏这样的培训师,做事情都是提前规划好的,面对老崔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土老帽,只能是有苦难言。下班时间不打扰员工的休息,这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5月初期,我和老崔一起到四川出差,十分倒霉的遇到了汶川大地震,幸好在成都讲课,大楼晃动的时候,拼命的冲了出去,目睹了吓人的一幕。

接下来成都的交通就被中断了,火车票很难买到。自从来了四川一共呆了半个月,吃不好也睡不好。每天都在外面的帐篷里睡觉,睡觉的时候,外面还下着大雨,地面很潮湿,身上发痒也没有洗澡的地方。

交通恢复后,好不容易买到了车票,逃回了北京。刚到北京的时候,正好是周五晚上2点钟,我回到工厂里的宿舍倒头就睡。

当周六早晨醒来的时候,老崔拿起电话给黑龙江分公司打电话,商量什么时候过去给黑龙江地区培训。

黑龙江省的区域经理说了一句:“尽快吧”。

“好!我们今天晚上就过去。”

老崔说完,接下来通知我立刻去买火车票,晚上动身。我正享受难得的周末的时候,被老崔的话弄得眼前一片漆黑。刚从四川回来,已经两个周末没有休息了,还约了朋友见面,准备为我经历这场灾难压惊。

老崔连一句沟通都没有,就定下了马上出差。黑龙江分公司对老崔这种突如其来的培训也显得措手不及,人家只是说尽快吧,却没有想到老崔当天晚上就要冲过来。

作为一个职业人,安排一次培训,至少应该提前一个月对区域进行培训通知,给对方一个安排相关工作的时间。

老崔的工作安排,基本上就是脑子一发热,就定下来了,绝对不懂得跟员工沟通一下,也不懂给区域一个准备的时间。老崔决定了的事情,我和他沟通过很多次,怎么说也把周末说不回来。老崔经常说的一句话:“你在火车上,又没有干活,就当休息周末了。”

我和曾娜的恋爱,也都是每天晚上打个电话,或者发几条短信。这种随时机动的工作安排,让我几乎无法恋爱。

每次向曾娜发牢骚,她都能够安慰我,为了生活,忍一忍吧。王晖告诉我,不要把心里的委屈都告诉女朋友,会让女孩子觉得你心态不好。

这些道理我是知道的,但是,你要知道当一个人内心极度不开心的时候,需要倾诉给朋友,否则会憋出病来。

在出版方面,我的《迷宫城池》被大陆一名代理人推荐到了台湾菁品文化有限公司,很快就在台湾出版了。

我从代理人那里只得到了400美金的稿费,当时心情很激动,关键不是稿费的问题,而是这么一部经典的悬疑小说终于能够面世了。

出书给我带来的兴奋,远远是400美金不能够买到的。从谷歌搜索“迷宫城池”,便看到了一些台湾人写的博客,对《迷宫城池》大肆赞扬。台湾的读者加我msn以后,字里行间充满对一个作家的敬重。

我的一些同学们知道我在台湾出书了,张口便问出版这本书挣到了多少钱。当我说挣了400美金的时候,他们立刻说,干这个有个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