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53章 食堂加餐【1 / 1】

一只颓废的大肥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林场食堂的烟囱在暮色中冒出青烟,沈默诚的胶鞋碾过满地松针,竹筐里的空间土豆碰撞出闷响——这些土豆在空间黑土中生长了四十天,表皮泛着极浅的金斑,却被沈秀兰用槐叶汁浸泡整夜,染成与后山野土豆一致的灰黄色。他故意让筐沿露出半截带虫眼的土豆,虫眼是用锥子人工戳的,边缘还沾着松脂。

“老诚,又送菜来了?”食堂王师傅掀开棉门帘,蒸汽裹着槐叶的苦香涌出来,“上回的‘抗虫土豆’,工人们都说耐饥,”他的目光落在竹筐里,“这次的块头更大,莫不是县科委的新种子?”

沈默诚立刻堆出憨厚的笑,从筐底掏出个比拳头还大的土豆,用指甲掐开,里面的黄瓤混着极浅的金斑:“王师傅,您看这芯,”他压低声音,“后山鹰嘴岩的野土豆,喝的是神泉水,陈科长说,这叫‘无产阶级淀粉’,”他指向筐里的土豆,“亩产比普通土豆高两成,公社让先给林场加餐。”

王师傅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接过土豆时,袖口露出沈家送的灵泉棉袖套,针脚里藏着极小的麦穗纹:“老诚啊,你家的‘神泉’,比供销社的介绍信还管用,”他忽然皱眉,“不过李富贵的割尾队刚来过,说要查‘特殊物资’。”

沈默诚心里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从怀里掏出张盖着第三生产队公章的《林场加餐申请表》,赵铁柱的私章盖在右下角,红印子歪歪扭扭:“王师傅,您看这表,”他指向“用途”栏,“写的是‘支援林业生产特殊用粮’,铁柱队长亲自批的。”

食堂里传来工人的笑骂声,张场长的旱烟袋明灭的火光靠近:“老诚,”他的声音混着松木香,“听说你在鹰嘴岩又发现了‘抗虫松林’,”他的目光扫过土豆,“这土豆,该不会和松树一样,三年成材?”

沈默诚立刻摸出红宝书,翻到“人定胜天”章节:“场长,陈科长说,这叫‘立体农业’,”他指向窗外的山林,“松树底下种土豆,神泉水往上冒,”他忽然提高声音,“工人们吃了,扛木头都省劲!”

张场长笑了,拍着沈默诚的肩膀:“行,今晚就炖土豆牛肉,”他压低声音,“县木材厂的王主任,明天来视察,你把最大的土豆摆蒸笼里,就说‘林业工人的革命粮’。”

更深露重时,沈默诚蹲在食堂后厨,看着王师傅将空间土豆与普通土豆交错码放,最大的几颗藏在蒸笼底层,表面盖着槐叶。他忽然听见窗外传来脚步声,立刻用松针在地面划出麦穗图案——这是“割尾队逼近”的暗号。

“沈默诚!”李富贵的手电筒光扫过窗纸,“听说你私扣公社的‘抗虫土豆’?”他的算盘珠子打得山响,“把筐里的土豆倒出来,挨个验!”

王师傅立刻挡在竹筐前,围裙下露出半截灵泉棉袖套:“李队长,”他举起《申请表》,“这是第三生产队的加餐粮,赵铁柱队长批的,”他指向蒸笼,“都洗干净下锅了,你要验,就从锅里捞!”

李富贵的指尖在申请表上停顿,看见赵铁柱的私章和第三生产队公章,想起上个月沈家送的灵泉蜜治好老伴的咳嗽,终于哼了声:“行,别让我查出‘资本主义尾巴’!”他的手电筒光扫过沈默诚的袖口,那里绣着与申请表相同的麦穗纹。

等割尾队离开,沈默诚立刻从筐底取出真正的空间土豆,表皮的金斑在油灯下一闪:“王师傅,”他压低声音,“这些小的,您留着做种,”他指向土豆芽眼,“陈科长说,芽尖发红的,明年能结三斤。”

王师傅点头,将土豆藏进米缸,缸底垫着浸过灵泉水的艾草:“老诚,你放心,”他拍了拍缸沿,“我在食堂干了十年,啥样的粮食没见过?”他忽然轻笑,“上回你送的‘神泉松针茶’,张场长喝了,老寒腿都轻了。”

五更天,林场的工人们围在食堂前,蒸汽掀开的瞬间,空间土豆的清香混着牛肉味扑面而来,比普通土豆多了丝清甜。张老汉咬了口,烫得直哈气,却舍不得放下:“老诚,你家的土豆,咋比婆娘炖的还香?”

沈默诚故意让蒸汽模糊了面孔,声音里带着笑意:“张叔,这是‘革命土豆’,”他指向蒸笼,“吸收了毛主席思想的热量,”他忽然压低声音,“听说县上的领导,明天要来尝咱的‘林业特供’。”

张场长适时地举起搪瓷缸,里面是灵泉泡的土豆汤:“同志们,”他的声音盖过咀嚼声,“这土豆,是咱第三生产队的沈默诚同志,在鹰嘴岩‘与天斗’的成果,”他指向沈默诚,“明天开始,每人每天加半两土豆,争取提前完成木材指标!”

工人们的欢呼声中,沈默诚看见李富贵的身影在食堂门口闪过,手里攥着半块土豆——那是他故意掉落的普通土豆,表皮的虫眼清晰可见。他知道,这场食堂加餐的戏码,不过是沈家将空间馈赠融入集体生活的又一次尝试。当空间土豆混在普通粮食中,当“神泉”的传说变成“革命粮”的故事,秘密,便在这蒸汽与欢笑中,悄然滋养着每个工人的肠胃,也悄然加固着沈家的保护网。

“老诚,”王师傅递过个油纸包,里面是用灵泉土豆做的烤饼,“给秀兰妹子捎的,”他压低声音,“我看见她给张场长的儿媳妇送了双棉袜,针脚里绣着‘林场平安’。”

沈默诚点头,摸着胸前的玉佩,麦穗纹在暗处发烫,想起《农正秘典》的“食篇”:“食之秘,藏于众口。众口皆言甜,秘不可察;众口皆言常,秘不可寻。”当林场的工人们捧着搪瓷缸,当李富贵的算盘始终打不出漏洞,沈家的智慧,终将让每个空间产物,都成为集体记忆中最普通却最温暖的存在。

晨雾漫过林场,沈默诚的胶鞋踩过昨夜的松针画痕,麦穗图案已被露水打湿,却在阳光升起时,与食堂烟囱的青烟一起,消散在集体的天空下。他知道,无论未来需要多少“革命土豆”,沈家的秘密,终将在这日复一日的加餐中,在每个与时代共舞的细节里,永远安全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