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四十四章 师娘,这红烧肉太香了!【1 / 1】

躺平的咸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陈守信看着周语安排得井井有条,心里暖暖的。虽然他不愿与院里人来往,但也不会阻止家人交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圈子,这很正常。

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配着凉拌小菜,吃得其乐融融。老太太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时不时给周语夹菜。

“奶奶今天收获如何?”周语好奇地问。

老太太放下筷子,绘声绘色地讲起来:“三大妈家的茶是新茶,吴老师正在备课,王江兴媳妇刚洗完衣服”

她把每家的情况都说了一遍,谁热情,谁冷淡,谁给倒水,谁爱答不理,说得有声有色。

陈守信听着,越发觉得有这样一个精明能干的老太太,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她懂得人情世故,知道如何周旋,这些都是他不愿意也不擅长的。

夜深了,老太太和周子轩去了小屋二楼。陈守信靠在床头抽烟,周语趴在他胸口画圈圈。

“当家的,你真要教子轩识字啊?”周语轻声问。

“嗯,趁着有空,教他一些。”陈守信吐出一口烟圈,“等明年找个好学校给他上学,现在识字少,以后吃亏。”

“谢谢你。”周语柔声说,声音里带着感动。

在这个属于两人的私密空间里,他们有着独特的称呼方式。白天在外面,就得改口叫“同志”了,这是这个时代的烙印,谁也改变不了。

陈守信掐灭烟头,搂着媳妇沉沉睡去。虽然四合院里人心复杂,但他们的小家,正在慢慢变得温暖,这就够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夏日的暑气渐浓。

陈守信的婚假休完,正好赶上周末。这几天里,他陪着周语逛了两趟街,街道两旁的梧桐树投下斑驳的阴影,蝉鸣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独属于这个年代的烟火气息。

第一次逛街主要给周语母子三人添置衣物。周子轩站在服装店的镜子前,不停地转圈打量自己身上的新衣服,眼睛里闪烁着孩子般纯真的光芒。周语则在一旁耐心地帮他整理衣领,脸上洋溢着温柔的笑意。

“奶奶,您也试试这件。”周语拿起一件藕荷色的衬衫,递向老太太。

老太太摆摆手,“我这把年纪,穿啥都是浪费。”她只要了一块布料和一双千层底的老京城布鞋,那双布鞋是老字号的手工活,做工精细,鞋面上还绣着暗纹。

“奶奶,您没裹过小脚,大步流星,杀气腾腾,鞋子总是磨得特别快,多备几双也好。”陈守信劝道。

老太太眼角泛起笑纹,“就你们这些小辈会心疼我。”

第二次逛街是因为老太太要搬回前院住。陈守信拉着周语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来到百货商店,古铜色的四叶华生牌电风扇在柜台上静静陈列,这可是当时最时髦的电器。

“这个风扇不错,奶奶住前院能用得上。”陈守信指着风扇说。

周语点点头,“确实,前院下午太阳大,有个风扇能凉快些。”

回到家后,老太太从老李头那儿换来一堆旧报纸,捣鼓了半天浆糊,墙上总算糊满了。那些泛黄的报纸上印着各种标题,有的还能依稀看见当年的重大新闻。陈守信每次进屋,总觉得这种土里土气的装饰反而让人倍感温馨,仿佛能从字里行间嗅到岁月的气息。

周子轩因为年纪小,不能独自住在小楼,只好跟着奶奶搬去前院,小家伙站在院子里,低着头踢着脚下的小石子,眼里满是不舍。

“子轩,过来。”陈守信蹲下身,从口袋里掏出一包大白兔奶糖,“给你的。”

小家伙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谢谢姐夫!”他咧嘴一笑,露出缺了一颗门牙的可爱模样。

这几天,小两口过得甜甜蜜蜜。周语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连茶具都擦得锃亮。饮食也有了变化,茶里泡起了枸杞,炒菜也换成了韭菜炒鸡蛋。

陈守信每天早上醒来,都能闻到厨房飘来的香气。周语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碌,阳光从窗户斜斜地照进来,为她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

“今天又是韭菜炒鸡蛋?”陈守信从背后环抱住她。

周语红着脸推开他,“去去去,我还在做饭呢。”

别问韭菜从哪来的,那年代虽然大棚蔬菜不多见,但鸽子市和菜市场总能零星买到一些。以陈守信的本事,想要什么菜都不是难事,每次他带着新鲜蔬菜回家,周语都会露出惊喜的表情。

休假最后一天,李福旺、丁立军和罗阳相继来拜访师娘。周语和老太太一大早就开始准备,厨房里热气腾腾,香味四溢。

“师娘,这红烧肉太香了!”李福旺坐在桌前,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四个大盆子摆满了整张桌面,全是荤菜。红烧肉、清蒸鱼、爆炒虾仁、酱牛肉,每一道都是下酒的好菜。

陈守信见气氛正好,又拿出珍藏的仿古茅台镇精酿,酒香四溢,连在厨房忙活的周语都忍不住探头张望。

“来,罗阳,你也尝尝。”陈守信给最小的徒弟倒了半杯。

罗阳有些紧张地端起酒杯,“师傅,我我不太会喝”

“没事,慢慢来。”陈守信笑着说。

四个人你来我往,推杯换盏。两瓶酒下肚,除了丁立军还算清醒,其他人都有些上头。罗阳更是脸红得像个苹果,说话都不利索了。

“立军,记得送罗阳回家。”陈守信叮嘱道,声音里带着几分醉意。

“放心吧师傅。”丁立军答应着,扶起摇摇晃晃的罗阳。

“我没事师傅”罗阳舌头都打结了,还在嘟囔。

送走三人,陈守信回到屋里。老太太和周语正在收拾碗筷,厨房里传来碗碟相碰的清脆声响。按老太太的规矩,师徒间推杯换盏,热闹非凡,女眷不能上桌。

虽说桌子确实小,周语坐哪都不合适,但主要还是老太太坚持的规矩。在她看来,周语现在就是管家的内眷,等有了正式工作再抛头露面不迟。

下午的阳光炙热,陈守信在院子里给菜地浇水。水珠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周语则在收晾晒的床单被罩,微风吹过,带起白色的布料轻轻飘动。

“媳妇,过段时间咱们弄个缝纫机票,省得老太太总是操心缝补的事。”陈守信一边浇水一边说。

周语停下手中的动作,“以前在老家时有台缝纫机,来这边没法带,就转给邻居了”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怀念。

正说着,院门口突然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

“请问,陈守信先生在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