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120章 编辑部的故事【1 / 1】

玄远一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女编辑又解释了几句:“以我的眼光,这些散文也是很有可能过稿的,但我毕竟不是散文部那边的。”

“所以没有决定权,我说了不算,在散文方面我也不如人家散文部的编辑专业和权威。究竟能不能过稿,还要看散文部那边的决定哈,我只是帮你牵个线,搭个桥,找一个相熟的编辑,能帮你节省一点时间和力气。”

陈松连忙拱手道:“玉婷姐已经给我帮了大忙了,东木由衷地感谢玉婷姐姐的帮忙!”

陈松的记忆力非常不错,刚才这些编辑轮流跟他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他记得这位女编辑的笔名好像是叫做“玉婷”。

在他前世的记忆中,并没有哪个诗人和作家的年龄、身份等信息能和这个女编辑对得上号,所以这个玉婷可能是做了一辈子编辑,并没有成为出名的大文豪。

当然,将来她要是换了笔名,那就不一定了。

但这个时代的作家是很少换笔名的,因为笔名就像他们的真名一样,在文学圈里就是他们的身份证,他们习惯于养笔名,就像玩网络游戏只养一个大号一样。

陈松和玉婷拿着他那本散文集就准备出门去散文部。

“且慢!”

那个正在阅读短篇小说的男编辑突然喊道,把正要出门的陈松和玉婷给喊住了。

“东木老师,这些小说也都是您写的?这也太惊艳了吧?一个人的大脑怎么能在诗歌方面有巨大成就的同时,还能构思出其他体裁的作品,而且也写得同样优秀呢?东木老师你的脑子到底是咋长的啊?”

男编辑满脸赞叹地说道。

陈松看向这位笔名叫做文刀的男编辑。

文刀解释道:“这本小说集写得奇好啊!里面的小故事,每一篇都是精彩万分!有的发人深省,有的感人泪下,有的令人捧腹,有的富含寓意,有的曲折离奇……”

“我读了这些小说,就像进入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令人回味悠远,竟然有了上瘾的感觉,恨不得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否则就茶饭不思,夜不能寐!”

“正好,我在短篇小说部那边有一个相熟的编辑,您要是信得过我的话,我立刻就把这本手稿拿去给他审一下,让他尽快出结果!”

在这个时代,出版社对于稿子的审核还是非常严格的,首先要通过编辑的初审,然后上报给主编复审,最后是拿给总编终审,最后由出版社的第一号大佬签字,才能拿去走出版的流程,比如申请书号、印刷出版之类的。

陈松朝着文刀编辑拱手道:“如此,那就多谢文刀老师了。”

文刀连忙摆手:“不敢当,不敢当,东木老师太客气了,您就等着我的回信吧!”

他捧着短篇小说集就跑了出去。

陈松对文刀和玉婷的帮忙还真是有些感激的。

这能帮他节省很多时间和力气,最起码不用像刚来的时候那样遭受冷遇了。

玉婷带着陈松来到散文部这边,直接走进编辑部,朝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编辑招了招手:“小鱼,你快过来一下,这里有一本好书,我强烈推荐给你审核!”

散文部的编辑也是忙得晕头转向,埋在书稿的山海之中,头都不太。

但对于熟人和同事的推荐,怎么也是要给几分薄面的。

一般能通过熟人介绍过来的作者,要么就是这个编辑的亲朋好友,想通过关系走捷径,要么就是写出了好的作品,值得推荐。

那个笔名叫小鱼的男编辑,抬头看了玉婷和陈松一眼,暂时放下手头上的活,朝他们走了过来。

他本来以为陈松是个关系户,心里还是有些不爽的,准备随意翻看几下就找个理由拒绝。

可当他接过陈松的散文集之后,一读就惊为天人,连续读了好几篇!

“咳咳……小鱼啊,咱们是不是先请东木老师进去坐一下?”玉婷清了清嗓子,提醒道。

小鱼这才反应过来:“啊?啊!对对对!东木老师先请坐,容我把这些散文通读一遍,然后尽快给您初审结果!”

小鱼连忙把陈松让进编辑部,给他找了个椅子坐下。

“玉婷姐,恕我直言,您和东木老师是什么关系啊?”小鱼直白的问道。

“没啥关系,今天第一次见面……”玉婷把陈松在诗歌部那边的经过说了一遍。

“啊!东木老师还是一位大诗人啊?失敬失敬!”小鱼连忙朝陈松拱了拱手。

先不说陈松的散文写得极好,就是人家在诗歌方面取得的成就,就足够他恭恭敬敬地称呼一声“老师”了。

“小鱼老师过奖了,我只是个新人,还望将来多多提携!”陈松也是谦虚而客气地回了一礼。

玉婷跟陈松告辞道:“东木老师,我那边还有工作,就先失陪了,但您放心,我对您的作品有信心!加油哦!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拜读您的大作!”

“玉婷老师您先忙,千万别耽误了工作,东木再次拜谢!”陈松拱手道。

玉婷跟陈松客气一番,赶紧回诗歌编辑部去审稿子了,她刚才这么一番折腾,可是耽误了不少时间呢。

小鱼对于外界之事充耳不闻,以极快的速度阅读着散文集。

过了良久,他长呼一口气,说道:“东木老师,我今天要连夜拜读这本大作,仔细品味,怕是今天没法给您初审结果了。”

“您明天再过来吧,到时候我会给出一个中肯的评价,但您不要过于担心,就目前我已经读过的这几篇散文来看,是有很大希望过稿的。”

“哪怕其他的散文稍有瑕疵,不能收集成一整本散文集的话,单单这几篇散文也是可以作为单篇,发表在报纸和期刊上的。”

小鱼编辑的脸上满是震惊和兴奋的神色,但说出的话却比较严谨而保守。

陈松很理解,这本散文集虽然字数不像后世的网络小说那般,动辄几百万字,但也字数不少了,而且还要细细品读,仔细审核,肯定是没那么快就出结果的。

陈松跟小鱼编辑道谢并告辞,然后就向短篇小书部那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