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之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做出这一安排,并非出于某种战术考量,纯粹是因为周泰与蒋钦的缘故。
如今周泰率军屯驻由拳,蒋钦率军屯驻御亭。倘若毗陵尚未攻克,周泰便贸然倒戈,势必会让毗陵与吴县之间的蒋钦陷入险境。
因此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严毅便是将南北两军分别抵达由拳与御亭,作为周泰、蒋钦同时举事的先决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孙策能否率军快速突破毗陵防线,就成了决定吴郡战事进程快慢的关键性因素。
吴郡,毗陵。
当严毅的军令传至孙策部时,孙策正亲率三千精锐绕过毗陵城,向毗陵东北方向疾行,直奔三十里外的白石滩。
他此行的目的,是阻截驰援毗陵的刘繇军。
这支四千人左右的援军由刘繇旧部、吴郡退伍郡兵和乡亭部民组成,领兵之人乃是刘繇麾下大将张英、樊能。
孙策丝毫未将张英、樊能放在眼里,不过严毅曾来信叮嘱,要他小心提防新投刘繇帐下的太史慈与杜云。若有机会,便生擒此二人,而太史慈与杜云此刻恰好就在张英部。
孙策同样未将太史慈与杜云放在眼里,但严毅的交待,他不敢不重视,权衡再三后,终是决定亲自率军前来阻截。
全军抵达白石滩后,迅速安营扎寨。
待营寨构筑得差不多时,孙策依照往常惯例,亲率数十骑前往白石滩南部区域勘察地形。
这个消息很快传至张英大营。
此时在张英帅帐内,张英、樊能、太史慈、杜云四人正为如何执行许贡军令一事吵得不可开交。
许贡的作战部署存在明显的不公,其帐下各部皆退守城池,据城而守。而刘繇的部曲却是被当做野战机动力量,用以驰援南北前线。
世人皆知,严毅麾下各部极擅野战,在江东难逢敌手。许贡此举,无疑是将刘繇军当做炮灰来使用。
张英和樊能身为刘繇的心腹,对此安排可谓是满腹怨气。自接到军令后,便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每日只行军十五里,小心谨慎到了极致,唯恐在野外遭遇敌军突袭。
太史慈却是持不同看法,他认为秣陵乃吴县门户,不容有失,己军应以大局为重,火速驰援秣陵。只要秣陵不失,吴县便稳如泰山。
双方因为意见不合,吵得面红耳赤。
杜云今年刚及冠,正值血气方刚之年,目睹张英、樊能畏敌如虎的避战行径,心中大为失望。但他在军中资望尚浅,纵使赞同太史慈之言,终究人微言轻,难以在军议中置喙。
正当四人僵持不下,几欲不欢而散之际,斥候在营寨西北七里的卧虎山发现了孙策的行踪。
太史慈闻言大喜,用力握了握拳:“孙伯符轻而无备,昔日广德一战,便因其骄纵冒进,致使战局倾覆。今观其故态复萌,诚乃天赐良机,若能擒杀此人,则敌军自溃,北线可定!”
张英听闻孙策亲率大军前来,心中早已萌生退意,只欲保全麾下这来之不易的兵马,当下连连摆手道:“子义此言差矣。孙策有项王之勇,其部皆是百战精锐,非我部所能力敌。今孙部既已扼守秣陵南部要道,我部增援秣陵已无可能,当立即退往御亭,将战情禀报使君,再作计议。”
太史慈指节捏得咔咔作响,见张英怯战至此,心知再难劝说。猛然按住剑柄,转身掀帐而出,怒喝声震彻帅帐:“竖子不足与谋!尔等既畏孙策如虎,我自去取其首级!”
杜云冷眼扫过张英、樊能二人,眸中闪过一丝鄙夷,当即按剑疾追出帐:“太史校尉且留步,云虽不才,愿随君共诛此獠!”
太史慈停住脚步,冷峻的面容稍霁,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臂膀。
两人匆匆点齐百余亲卫,驰出营寨,朝卧虎山奔去。
由于马匹不足,大部分亲卫只能徒步疾行,不时有士卒力竭掉队。待众人气喘吁吁赶至卧虎山时,原本百余人的队伍,仅剩七八十人勉强跟上。
太史慈命众人原地暂歇,自己与杜云策马奔上一座小丘,登高望远。不多时,便在前方林木茂密处,发现三十余骑簇拥着一个银盔英武青年,沿着丘林之间的野路左顾右盼。
“此人英姿勃发,器宇不凡,必是孙策!”太史慈目光如电,在青年身上凝视片刻。
杜云紧了紧缰绳,跃跃欲试:“趁其尚未察觉,可令步卒扼守此山道,再领骑卒沿樵径迂回,断其归路。届时前后合围,任他孙伯符有万夫不当之勇,亦当束手就擒!”
他年长孙策两岁,名气却远不如孙策,此次若能擒下孙策,必将名动江东。
“安邦言之有理。”太史慈微微颔首:“你领步卒拒守此道,留二十名弓弩手伏于两侧高岗,我亲率骑卒绕袭其后,将其往此处驱赶。待厮杀声起,你见机行事。”
杜云抱拳领命。
太史慈唯恐孙策走脱,不敢多做耽搁,当即带领四十名骑卒沿着卧虎山左侧的一条樵道潜往前方山林。
行动进行得很顺利,敌骑毫无察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