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91章 拜谢之人【2 / 2】

三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得拎着礼品去新平堡……

很容易惹一身骚。

完全没必要。

多培养几个新兵,什么都出来了。

……

武长风骑马离开劲勇堡,沿着劲勇堡的东北与东南方向,自从秋收之后,劲勇堡囤田的脚步从未停止。

甚至劲勇堡出击流寇当天,赵礼还带领堡内的男女继续开垦土地。

赵礼这段时间驱赶着流寇干活,熊冶派人负责维护治安,陆陆续续已经新开垦出来二千多亩土地。

此时登记在劲勇堡军屯文册上的田地已经有六千多亩,连土地人口,已经算是一个庞然大物了。

除开垦荒地外,劲勇堡的军户还挖掘了一些灌井,不过没有兴修新的渠道水利。

从劲勇堡往北与往南,有不少村庄的土地,甚至在东南方向,那边还有保安卫后千户所。

这些地方土地相互交杂,许多还是各军官们的私田,因此在这些地方修建水利,权利归属不明,产权模糊,容易引起争端,大大影响渠道水利的发挥。

况且水渠水利的修建耗费巨大,工期繁长,工银口粮如何摊派,修成后如何分水,到时又有数不清的扯皮。

历史上,北方地区争水矛盾极为激烈,同渠的村庄之间争,不同渠道之间亦争,因争水而引发的诉讼、凶殴事件不计其数。

而灌井就省事多了,井灌多为农户独家或几家自愿合作开凿,产权明晰,便于使用与管理,不易引发纠纷。

况且大明现在各地干旱,河河湖泊水源减少,甚至干涸,渠道水利作用也大大减少,而灌井水源则比较稳定。

因此,劲勇堡军户们沿着新开垦的田地中,又新打了十几口的灌井,以供这些田地使用。

冷水河边那架兰州大水车也成为绝唱了,从劲勇堡最初开垦的土地散去,周边并没有荒废的渠道,要建水车,便要修建新的水渠水池,便要回到上述的问题中,所以新开垦的田地只打灌井。

按老规矩,起初加入劲勇堡的最初军户,原先各人曾分得土地二十余亩,此时新土地开垦出来后,各户再分土地二十亩,以后这四十亩土地便属他们家所有,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此外还余的土地,给后面加入的军户各分田地二十亩,余下的便是武长风,张衡,熊冶等人的军官田地。

吴安,黄虎等队长也各分到几十亩的田地,让他们都是欣喜若狂。

不过依武长风的土地政策,不论是堡内的军官还是普通军户,将来都必须按亩纳粮,武长风不希望未来自己治下出现不纳粮的特权阶层。

这些已经加入劲勇堡军户,以后他们的根便是深扎在这片土地了。

前提是,武长风不能“倒下”。

这个“倒下”包含两层意思。

一层是肉体死亡。

一层是卷入政治争斗。

……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武长风望着在田内劳作的军户,喜上眉梢。

各行其职,在什么时间,主动做什么事,这才是好的发展。

若是放在其他墩堡,甲长不催促打鞭子,军户不可能主动。

“希望” 就如同驴子面前悬挂的胡萝卜。

武长风又逛了一圈饲养地。

那猪崽肥得堪比魏忠贤的腰围,鸭群扑腾起来比万历年间盐商斗富还热闹。

鸡鸭猪羊长势均是良好。

按照高敏的预估,在饲料的喂养下,鸡鸭在年前就可以宰杀、

猪虽然长的慢一些,但体重也远远比正常饲养的猪多肉几倍。

过年也可以宰杀。

一切都在欣欣向荣。

武长风倒是觉得,喂养家畜,饲料并不一定是唯一的选择。

毕竟数量有限。

而无限的饲料还有一种,那就是玉米。

而玉米的种植,在明代就已经开始,最早记载见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称其为“玉麦”,其后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称作“番麦”和“西天麦”。

遗憾的是,种种原因,让玉米非但没有成为粮食,反而遭受此时百姓对其极度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