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翠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骠入殿,向高太后拱手表是敬意,“小侄高骠叩见官家。”
高太后道“骠儿免礼,我老了,最希望让你们这些小辈们多陪陪我,今日你要远赴边疆,拱卫大宋疆土,我当为你送行。”
高骠回应“谢姑姑关爱赏识!”
高太后问众臣及高骠道“今日我骠儿入得军中,谁敢说我们高家不为大宋出力。”停顿片刻后又问“诸位以为担任何职为妥当?”
高骠抢到“骠愿随吕将军左右,作一执戟郎便可。”
高公纪亦言“骠儿入得军中,可为掂后小兵,不应刚入军就委以重任。”没错高公纪以为高骠入军即当是去镶金镀银的,而不是上阵杀敌的,所以他为其求小兵之位。
众臣也纷纷议论,大家皆认为从军得从小做起。
高太后道“若从小做起,可亏了你这一身价值连城的盔甲。”
苏轼见众人及太后各自的言语皆有不同意见,遂说“高骠入得军中,乃应为大宋要职,目今陕南道军心涣散,皆应官家不以利许之,时刻欲弃之,此时高骠所任,必当绝此异议,以臣只见,当受陕南道兵马大元帅。不仅可以让人知道官家与官兵同气连枝之决心,亦可为高骠觅一个安定之所。必不让其伤及性命。”
太后听苏轼之言,心中甚喜,苏轼这话正切中太后心思。但是众臣皆持有反对意见,叽叽喳喳,不得安宁。
赵煦见此情形说道“骠舅叔与我年龄相仿,就以帝王之名义出征,若非我尚有要务,真想亲自上阵,今日正好可让骠舅叔代君出征,以振皇家威严。”
众臣还是不让,枢密院使赵挺之出言“官家,此意不可呀!高骠未有尺寸之功,无论兵法,刀剑都还不熟稔,就居要职,恐为将士嫌隙啊!倘若三军所令皆不得力,众军士必然溃散呀!”
苏轼驳斥赵挺之道“骠公子入得军中,只居帅府,不出令,令皆有陕南道节度使赵崇有所出,军皆有现将军所指派,即不耽误行军打仗,又可增加大宋士气,何为不可呢?”
高骠这才明白苏轼等人只是想让自己做这行军的象征,自然也不愿,遂又对太后说“姑姑,我只愿入得军中,做一个可以提刀杀敌的小兵,而不是在帐内悠然自得的贵家公子矣!若不磨刀剑,只在帐下洒意,则不若纸上谈兵吗?”
苏轼又道“小公子莫要如此争端,吾之言实为从大局着想,目前大宋官军需要的是提升士气,而不缺一个上阵杀敌的勇士,你的能力乃是鼓舞万千士气,而不是呈匹夫之勇。若是大宋败了,你我皆无命立于大宋疆土,何谈勇也。”
高骠莫言。
吕惠卿伏在地上大声喊道“愿奉高骠为将军,吾等听侯差遣。”吕惠卿这招叫做先奉高而迎梓,即是所谓的先把高骠标榜高位,令其退却不了,进而裹挟其入军,从而达到让高族入军以消前线将军心不振,弃城怯战之颓势。
除了吕惠卿,其他人也纷纷觉得苏轼说的有理。
太后又道“既然我将我最疼爱的小侄送入军中,汝等众臣是否也可为大宋军出力呢?”
高公绘抢道“吾将令犬孙高景佑入军,并以重金付于边军。”
广彪言“吾当付百金以充军资。”
晏秋道“我置盔甲十件。愿随将军出征,谋一参军。”其实晏秋自己明白,自己在汴京只为当政所嫌弃,若能握有军功,虽然不及文臣有力,但至少也能得众人敬之。
苏轼道“吾令苏迈亲自押送粮草。”
赵煦道“我资万金,他日凯旋必以重金犒赏三军。”
黄庭坚道“我当奉上檄文一篇,以振军势。”
吕惠卿“此去西行,吾亲为之,亦当奉先杀敌。”
秦观道“我愿奉三月之官响。”
…………
众人你来我往,皆愿意同仇敌忾。高太后见众臣纷纷助之,遂自觉私利太重,有违祖制,遂决定将权利渐渐还于赵煦,自此安享。
朝议商讨已定,众人退朝,只见晏秋径直投奔苏子而来,待到苏轼近时,晏秋见四下无人,遂问苏子“苏翁以为高骠若何?吾略施小力便已说得高骠入军。”
苏轼曰“此子志气非常,与吾等此前谋划,稍有不同。吾原本以为只消找一个高门纨绔子弟作一象征,以明官家抵抗之力,并非需要一个真正的将军。现今此子亦愿意披坚执锐,上阵杀敌,若是他日功业天下,吾等恐难撤之。”
晏秋顿感失望道“以苏翁的目的高骠确非最佳的人选,但大宋从此拥一战将不好吗?”
苏轼道“晏公子所说有理,大宋多一个实干的将军,亦是大宋之幸!”
晏秋亦笑道“苏子之言,晏秋明白。”遂各散去了。
苏轼又与身边讲“此番众人皆有付出,大宋之兵必将剿尽西夏来犯之敌,复我大宋疆土。”
众人哈哈乐之,张耒笑说“我等皆有付军资,不过还是鲁直聪慧,一文即可抵吾等万金。”
黄庭坚说“文潜莫笑矣,我黄某一向喜欢斗酒千杯,又常与苏子行走天下,家资却无甚余富呀!唯有偶尔作诗卖画以增酒钱。”
苏轼说道,“众人莫笑鲁直,有时候一篇檄文可以抵得上千军万马。吾等莫要轻视之。且看鲁直文章如何?”
黄庭坚自是明白苏轼的意思,回家呕心沥血,乃有下文:
悠悠故土千疆,乃大宋九襄,今胡人劫掠,逞兵势强。衣冠宋士,步步礼让。宵小贼兵,却如豺狼。窃我疆土,侵我云泽,劫我财货,吞我粮草。八百里锦绣尽毁,三十山草木负薪;生灵涂炭,哀鸿遍野;血染黄沙,泪如雨下。宋之臣民当何以忍?八千里山河日月同怒,百年中原之地同责。苍天怒,沧海鸣,苍山负血问青音,你我同去斩贼兵;日月同将饮,千载共留名。昔者,秦拥河套,汉括临洮;匹马长缨,共取关山;汉马足迹,天山之南;银盔之光,刺目穿肠。然宋之仁义,存汝八方,尔等不肖,必令其亡。追氓逐北,御风飞沙,复我陇西,收我幽云。今高氏有骠,少年英武,志胜三江,意气风发,鸿鹄比长,有冠军侯之仪,亦有飞将军之志。初临沙场,意气非常;统领三军,盖世长枪;铁马冰河,如履平地。他日归来,壶觞请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