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清谈什么最重要?感觉,就是感觉!
感觉对了,在清谈中取胜就像拈花摘叶一样简单。
那日巴陵郡四个顶尖的清谈高手围攻我一人,我连口茶都没喝,就和他们辩。
我一指地上日影,说日影动前,要是我不能破你们论,我就直接认输!结果怎么样?
就四个字,
势如破竹!
那就是感觉到了。”
这谁啊,这么能吹?
王扬循声望去,只见说话的是一个年轻的锦袍公子,坐在廊厅右侧。
此时下人高声唱道:“陈郡谢娘子到!琅琊王公子到!”
廊厅主位上站起一个相貌清癯的瘦高男子,一身飘逸长袍,萧疏轩举,气质不凡。正是庾易。
他微笑拱手:“陋室寒舍,得王谢同临,幸甚之至。”
王扬作揖回礼,谢星涵行礼道:“先生客气。要说幸运,我们才是幸运。先生蝉蜕嚣埃之中,卓然尘秽之外,高名遍于荆楚,今日能得先生主持清谈,幸莫大焉。”
庾易笑道:“都说‘谢令有女’,果然不虚,请坐。”然后向王扬点头道:“王公子也请坐。”
华袍公子也站了起来,一团和气地向谢星涵、王扬揖手:“四娘子无恙这位便是王兄吧!小弟琅琊颜幼成,表字安康,幸会幸会!”
“在下王扬,字之颜,见过颜兄!”
古代交际,以互相称兄为敬,不论年齿。当双方还不熟悉时,对方称呼你为兄,你如果当真,顺势称呼对方“弟”,那就有些二愣子了。好在王扬不是小白,这才免的闹笑话。
叙礼毕后,众人入座。陈青珊佩剑站于王扬身后,青衫落落,长腿笔直,倒让王扬看起来颇有世家公子的派头。
颜幼成好奇问道:“敢问王兄是琅琊王氏哪一支,为何会来荆州游学?”
王扬见谢星涵静静地看着他,心道,她带我来此,或许也有借他人之口探我身份的意思。他知道这种场合无法搪塞,早有准备,坦然道:
“在下祖上乃晋时名臣,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王右军?!”颜幼成一惊。
谢星涵眉心动了动。
只有庾易面色如常。
王羲之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别称王右军。
南北朝时世家大族甚重家讳,所谓家讳便是父祖的名讳。不仅不便直呼自己父祖的名讳,当着别人的面,也不好提及那人父祖的名讳,否则可能会被视为冒犯。
本来家讳的范围很窄,只限于父、祖两辈之名,但为表尊敬,也有旁及先祖之例。
所以颜幼成用的是官职代称,王扬此前替乐小胖给谢星涵写信,称谢安为“谢太傅”,而不是直呼其名,其中道理是一样的。
王扬道:“惭愧,先祖名闻天下,只是我这一支家道早落,说起来实在愧对先人,不提也罢。”
说到伤心处了,你们总不好问了吧。
谢星涵樱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却按捺住没有开口。
关于王扬家中没落一事,颜幼成早就心中有数。
因为琅琊王氏贵盛的支脉大多集中在京都建康,这些子弟就算要走经学这条路,也不会入地方郡学,而是直接进国子学。这王扬在荆州郡学读书,显然出自地方上的旁支,只是他没想到,此人居然是王羲之的后代!
但王羲之的后代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颜幼成还是有些好奇,只是王扬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那再问就有点得罪人了,便宽慰道:“咱们衣冠之家,起落之事常有,以王兄的才华,一定能重振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