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207章 徭役【1 / 1】

不如退而结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卫辞像前世影视公司宣布自家爱豆一样。

让闫通判不遗余力在静江各地宣传自己的廉洁奉公的好名声。

整的闫通判都开始跟着嘀咕,卫大人也太爱名声了些。

可惜在百越一带名声再好又怎样,吏部三年一次的考核又不是只看名声。

闫通判还没搞清卫辞到底要干什么,因此会对卫辞的做法不理解。

但他作为卫辞的人,哪怕心里不赞同行动上却不会违背卫辞的心意。

卫辞让他做什么他都尽力做到最好。

接下来的时间卫辞也没闲着,大周每年会在春耕之前,和秋收之后征调徭役。

这对百姓来说是苦差事,因为徭役做的都是辛苦活还没钱拿,吃的还特别差。

哪怕病了也要干活,一不小心死在半途都不是新鲜事。

关键是人死了官府也不会给什么补偿,死了只能自认倒霉。

卫辞作为静江知府,关于静江徭役的征调他是全权负责的。

征收徭役的人数,范围,以及工作内容都由卫辞决定。

卫辞深知要想富,先修路,因此今年静江的秋收之后,他征调徭役去修官道。

征徭役绝对是一个地区百姓参与最广的活动。

除了一些有功名和有钱能抵名额的人家,静江九成九的百姓都要出人。

修官道属于徭役中力役的一种,也算辛苦活。

但好歹比开挖运河,疏通河道那样需要泡在水里干的活好很多。

也比修皇陵和宫殿,以及城池让百姓心中好受。

毕竟无论是修皇陵还是修宫殿亦或去修缮衙门,都与百姓无切实的利益关系。

但官道好歹他们偶尔也会走,修官道方便的终究是百姓自己。

因此在听到新知府让他们去修官道时,百姓们接受的还算愉快。

徭役正役一般是二十天左右,所谓正役就是在这二十天内,百姓干活是无偿的。

官府不会给一分钱,有些朝代甚至连吃食都要自带。

如果这二十天内,官府想要干的工程没有做完,还需要人继续做,那就要付给百姓一定的银钱。

官府付了钱的就叫银役,不管银役还是正役都是强制的,区别只在一个有工资一个没有。

另外徭役期间百姓住的地方也很辛苦,基本上好一点就是搭个草棚子。

百姓们带着自己的铺盖在草棚下席地而睡,草棚勉强能挡雨,连遮风都做不到。

卫辞既要收买人心,那征徭役就绝对是一个机会。

为了这次徭役,卫辞调用了府衙账上残存不多的款项,为此次参加徭役的百姓们改善了伙食。

其实古代的百姓很容易满足的,卫辞都不许给他们吃白米白面配小菜。

杂粮窝头能给吃饱,每天再有两碗热点的汤水就足以让他们感恩戴德了。

以往他们做徭役,一顿就给两个小窝窝头,根本吃不饱,想喝碗热水还要自己掏钱买。

因为本次徭役有卫辞重点关注,下面的人完全不敢动什么手脚。

再加上卫辞拨的款项还算充足,参加徭役的百姓意外的发现,这一趟不算特别辛苦。

起码他们每天能吃饱,偶尔还能见点荤腥,这让苦了几十年的百姓们意外至极。

没想到他们竟会有一天在做徭役的时候吃到肉,这跟天降红雨有啥区别?

古代消息不流通,不是静江本地的百姓压根不知道他们又换了新领导。

但在吃饭之余难免会讨论到为何官府突然有了良心,这次徭役的伙食居然变化这么大。

这个时候无论是闫通判安排的人,还是静江本地见过卫辞审案的人,都立刻滔滔不绝的分享起了静江来了个青天大老爷的事。

许多百姓这才知道他们换了新知府,如今的知府卫大人是个难得的清官。

你跟很多被压榨的百姓无缘无故的夸新来的官老爷是好人,他们可能不会信。

但当他们吃着能见荤腥的菜,喝着滚烫的热汤水时,他们立刻就信了。

百姓们不懂什么大道理,他们只知道给他们吃肉的官一定是好官。

与此同时,卫辞深知好名声不能只在百姓们口中流传。

因为掌握社会舆论的终究不是不识大字的百姓,而是能以笔为刀的读书人。

所以他没忘重点关注府学,只是捐书还不算,卫辞一有闲暇便会到府学亲自下场讲课。

他还增加了府学收纳学子的名额,静江有两个大县是有县学的。

但比府学还不如,里面连举人教谕都没有。

卫辞在每个县的县学也实行了考试制。

每年期中期末,每个县学的头三名学子均有机会进入府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