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儿健康小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3 功效原理: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和胃的下合穴,具有健脾益胃、扶正培元的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艾灸足三里穴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在急性肺炎治疗过程中,强壮脾胃有助于增强正气,使机体有足够的力量对抗疾病,促进病情的康复,也可预防因疾病导致的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并发症。
(四)丰隆穴
1 穴位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 8 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2 艾灸方法:艾条温和灸,距离丰隆穴 3 - 5 厘米进行熏烤,每次艾灸 10 - 15 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发红为度,每日 1 次。
3 功效原理:丰隆穴是化痰要穴,具有化痰湿、清神志的功效。急性肺炎患者常伴有咳痰症状,尤其是痰湿蕴肺型患者,痰液量多且黏稠。艾灸丰隆穴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痰湿的运化与排出,减少痰液生成,使咳嗽咳痰症状减轻,改善肺部的通气功能,有利于肺部炎症的恢复。
四、按摩与艾灸的注意事项
1 按摩时应注意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造成局部损伤。尤其是对于体质虚弱或老年患者,更要掌握好力度。
2 艾灸时要注意温度控制,防止烫伤皮肤。施灸过程中,要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若患者感觉局部过热,应及时调整艾条距离或停止艾灸。
3 对于急性肺炎患者,按摩与艾灸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正规的药物治疗等医疗措施。在进行按摩和艾灸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病情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4 空腹、过饱、极度疲劳或情绪不稳定时不宜进行按摩和艾灸。女性经期一般应避免在腹部和腰骶部进行艾灸。
5 艾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一般 2 - 3 小时内不宜洗澡,以免寒湿之邪侵入人体。
五、结论
急性肺炎的按摩与艾灸穴位疗法在辅助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通过对肺俞、膻中、尺泽、太渊等穴位的按摩以及对大椎、肺俞、足三里、丰隆等穴位的艾灸,能够调节肺脏功能、改善呼吸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痰液排出、加速炎症消退等。但在应用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关的注意事项,合理使用这些辅助疗法,与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急性肺炎患者的康复。
急性肺炎患者适宜的运动康复指导
一、引言
急性肺炎是一种肺部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可由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对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产生显着影响。在急性肺炎的治疗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等医疗手段外,合理的运动康复对于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呼吸功能和增强免疫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患者肺部功能受损,运动的选择和实施需要谨慎考虑,以确保安全有效。
二、急性肺炎患者运动康复的重要性
1 改善呼吸功能
- 急性肺炎常导致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运动可以通过增加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促进肺部的气体交换。例如,适当的运动可以锻炼膈肌等呼吸肌,使其收缩和舒张更加有力,从而提高肺活量和肺通气量,改善呼吸效率,减轻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2 增强机体免疫力
- 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使免疫细胞更好地在体内循环和发挥作用。同时,运动还可以刺激免疫系统的活性,增加免疫球蛋白等免疫物质的分泌,有助于患者抵御病原体的再次侵袭,预防肺炎的复发和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3 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 急性肺炎患者在患病期间身体活动减少,肌肉力量和耐力下降,关节灵活性降低。合适的运动可以逐步恢复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使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三、急性肺炎患者运动康复的原则
1 个体化原则
- 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肺炎的严重程度以及恢复阶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例如,年轻、体质较好且肺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能能够耐受相对强度较大的运动;而老年患者或伴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的患者,则需要选择更为缓和、安全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2 循序渐进原则
- 运动强度和时间应逐步增加,不可急于求成。在疾病初期或患者身体较为虚弱时,运动时间可以较短,强度较低,如从几分钟的简单活动开始,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提高,逐渐延长运动时间、增加运动强度和复杂性。例如,从最初的床边坐起、简单的肢体活动,逐步过渡到在病房内或家中缓慢行走、进行简单的呼吸操等。
3 安全性原则
- 在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如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以及是否出现疲劳、头晕、胸痛、呼吸困难加重等不适症状。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运动环境应安全舒适,避免滑倒、碰撞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急性肺炎不同恢复阶段的运动推荐
(一)急性期(住院期间)
1 床上翻身与肢体活动
- 患者在卧床期间,应定时进行翻身,一般每 2 - 3 小时翻身一次,可预防压疮的发生,同时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翻身时可配合简单的肢体活动,如屈伸上肢和下肢关节,每个关节活动 5 - 10 次,以促进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2 呼吸训练
- 腹式呼吸:患者仰卧位,将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让腹部尽量隆起,放在腹部的手随着腹部的隆起而上升,放在胸部的手应尽量保持不动;然后用嘴慢慢呼气,腹部逐渐下陷。每次练习 5 - 10 分钟,每日 3 - 4 次。这种呼吸方式可以增加膈肌的活动度,提高肺底部的通气量。
- 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像吹口哨一样)缓慢呼气,呼气时间应是吸气时间的 2 - 3 倍。例如,吸气 2 秒,呼气 4 - 6 秒。每次练习 10 - 15 分钟,每日 3 - 4 次。缩唇呼吸可帮助患者控制呼吸频率,增加呼气时的气道压力,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促进肺泡内气体排出。
(二)亚急性期(出院后早期)
1 室内步行
- 在患者出院后身体状况稍有恢复时,可以在室内进行缓慢步行。开始时可以每次步行 5 - 10 分钟,速度以患者感觉轻松、不引起明显呼吸困难为宜。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提高,逐渐增加步行时间至 15 - 20 分钟,每日 2 - 3 次。步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抬头挺胸,步伐平稳,可配合呼吸进行,如走几步吸气,再走几步呼气。
2 简单的健身操
- 如八段锦的部分动作或一些自编的简单健身操。以八段锦中的“两手托天理三焦”为例,患者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双手缓缓上举,掌心向上,同时吸气,当双手举至头顶上方时,尽量伸展身体,然后双手慢慢放下,同时呼气。每个动作可重复 3 - 5 次,整套操练习时间约 10 - 15 分钟,每日 1 - 2 次。健身操可以活动全身关节,增强肌肉力量,同时调节呼吸,促进身体的整体康复。
(三)恢复期(出院后 2 - 3 个月)
1 户外散步与慢跑交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