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母夫人说:“左大臣夫人也是这样说的。这真是考虑得周到!而且现在我穿着的衣服和这孩子的衣服,都是她送来的。”
四小姐说:“此人情谊如此深厚,为什么从前疏慢她呢?她对我的关怀,反比父母对我更周到。她送了我一套膳食用具。侍女们的衣装自不必说,连帷帘、屏风等物也齐备,真是想得周到。如果她不送给我,以前早就住在这里的侍女们将对我作何感想呢?现在我真高兴。”
母夫人说:“我受前房女儿的恩惠,越来越多了。你对元帅的前房子女,切不可以嫌恶,应该比亲生子女更加疼爱。我从前要不是那样地嫌恶她,就不会受到这样的耻辱,不会遭逢这样的痛苦了吧。虽然这些耻辱和痛苦也只是暂时的。”
四小姐答道:“母亲说的的确很对。”
母夫人看看元帅,觉得此人威风凛凛,相貌堂堂,显贵之人的举止周旋,自是不同凡俗,她很欢喜。这一天邸内的人非常忙碌。
每天总有二三个新到的侍女来谒见,因此邸内非常热闹。容易感动的少将,对左大臣的恩谊非常感谢。
他的哥哥播磨守身在任地。四小姐再婚之事,还没有通知他。便派人前去告诉他:“左大臣夫人如此这般照拂四小姐。预定本月二十八日乘船出发。到达之时,望设筵招待。”
播磨守欢喜无量。他是四小姐的同胞兄,尚且不能照顾她的婚事。因此他竟把左大臣看成神佛派遣到这世间来救护他们的人。
于是纷忙策划,准备迎接这位新任筑紫大二的船。这播磨守是个好人,完全不像他的母亲。
左大臣家里派来的几个侍女,要求回三条邸去。但三条的使者来指示她们:“在京期间,一切无不照顾。若有愿意赴筑紫者,随从前往可也。”
侍女们想:在这里当差,并无什么辛苦。但现在这位主人,我们虽然只在短暂期间拜见,也觉得和我们的主人不可相比。原本在元帅府当差的人,随从元帅下筑紫去,是不得已的。但是我们呢,即使在同等程度的邸宅里当差,也要选择容易胜任的地方,这是人之常情。何况两者相差太多呢。舍弃了毫无缺陷的地方而跟随到筑紫那种地方去,不是正当的办法————连下级侍女也都这样想。所以陪同四小姐前往的人,一个也没有。
元帅带去的是年长的侍女三十人、童子四人、仆役四人。出发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四小姐的姊妹们都来和她话别。许多侍女齐集,都装扮得花枝招展。旁人看见了,悄悄地议论:“她们有左大臣夫人照顾,都很幸福呢。”也有人说:“这事的作成,还不是三条大臣的余光么?”
后天就要动身了。四小姐认为应当到左大臣家辞行,便前往叩见。随从太多是麻烦的,所以只用三辆车子。她和左大臣夫人见面,所谈的话从略。
左大臣夫人对此次随伴赴筑紫的人,都有赏赐:精巧的扇子二十把,嵌螺钿的梳子,景泰窑的匣子,里面装着白粉。她对司理应接的侍女说:“这些东西送给你们,作为我的纪念品。”传送这些物品的侍女,觉得夫人的关心真是周到,使得大家欢喜无量。她担任这个差使,亦觉欢喜无量。
受到赏赐的人们,感激不尽,大家向夫人表示忠勤之心,然后回元帅府去。她们私下议论:“这邸内原也很好。但是一看三条邸,便觉派头又不同了。我们能够设法到那边去当差才好。”
次日,左大臣夫人派人送信来了。信中说道:“昨夜我想,今后暂时不能相见,欲将胸中积愫罄述,生怕冬夜也特别短促。世事茫茫难自料,别后相思,愈觉可悲。正是
穿云渡岭遥遥去,
何日重逢不可知。
送上微物,聊供旅途使用。”
送去的是景泰窑衣柜一对,一只里面装的是赏赐用的衣服裙裤;另一只里装的是给四小姐自己用的衣服三套,另有各种色彩的织物重重叠叠地装着。上面盖着一只同箱子一般大的旅行袋,袋内装着扇子一百把。
此外又附特别小型的衣箱一对,大概是送给四小姐的女孩的。一只箱子里装着衣衫一套;另一只里装着一只黄金的小盒,盒内盛着香粉,还有一只小巧可爱的梳妆箱。此外尚有许多东西,记不胜记。
另有给四小姐的女孩的一封信,说道:“过了今天,即将离别,正如古歌中所咏:‘可惜恋人留不住,白云一片去悠悠。’实甚可悲。
惜别牵衣留不住,
我心到处伴君行。”
元帅看见了这许多东西,说道:“这都是很贵重的物品,何必这样地破费呢。”便重重犒赏来使。
四小姐的回信中说:“欲诉心事,不知从何说起。正是:
离乡背井心悲戚,
别后去向认不清。
承赐种种物品,见者无不欢欣,正在赞叹不止呢。”
四小姐的女孩的回信中说:“我也想在此期间,将种种心事奉告。我的心情,正如古歌中所咏:‘不得分身随侍侧,灵犀一点伴君行。’正是
若得分身常侍侧,
同行同止不须悲。”
母夫人看了今宵四小姐送给左大臣夫人的答诗,惜别伤离,吞声饮泣。四小姐原是她的最小偏怜的女儿呀。她说:“我已经年近七十了。怎么能再活五六年呢?一定是不得再见就死去了。”说罢忍不住哭起来。
四小姐也觉得伤心,对母亲说:“为此,我早就对你说过,这件亲事怎么办呢?是你劝我答应的呀。时至今日,无可如何了。你也不必如此伤心。将来总会见面的。”
母亲说:“我几曾要你到这里来?这都是左大臣老爷的主意呀。一定是他恶意地摆布,使我遭逢这种忧患。这种事情,我怎么会感到欢喜呢?”
四小姐安慰母亲:“到了现在,随便怎么说都是无益的了。我们必须暂时分离,也是前世预定的事。”
少将从旁劝阻:“不要只管如此悲伤吧。母女相别,也不必如此相对哭泣三番四次地说个不休呀。这是不成样子的。”
元帅到左大臣府上去辞行。左大臣接见他,对他说道:“过去承蒙厚意,至深欣幸。今后又须分别了。我有一个亲密的愿望:随伴四小姐的那个小姑娘,务请你多多照顾她。她是已故的大纳言所一向宠爱、在我身边养育长大的。母夫人为了她所疼爱的女儿独自远行,很不放心,所以要叫这个女孩随伴她。我也不好意思阻止。”
元帅答道:“一定尽我的能力照顾她。”
日暮时分告退。左大臣送他衣装一套、名马二匹。此外还有种种送别的物品。
元帅回到邸内,把左大臣吩咐他的话告诉了四小姐,便问:“这小姑娘今年几岁了?”四小姐答道:“约有十一岁了。”元帅说:“大纳言年纪那么大了,怎么会有这样小的孩子?”他全不知情地说这话,真是滑稽。
元帅接着又说:“三条邸随伴来的人,就要回去了。你送了他们些什么东西?”四小姐答道:“因为没有适当的东西,所以一点也不曾送他们。”
元帅说:“这话不近情理了。这几天来他们那样地辛苦,难道叫他们空手回去么?”他觉得难以为情,心中慨叹:这个人生性不大贤慧。便把剩余的物品取出来,送年长的人每人绢四匹、绫一匹、苏芳一斤;童子每人绢三匹和苏芳;下级仆役每人绢二匹和苏芳。侍女们都觉得元帅很客气,心甚欢喜。
出发的时候到了。天一亮,大家起来准备,声音嘈杂。
母夫人须得独自回去,无限伤心,拉住了四小姐而哭泣。正在此时,有一使者送来一只黄金制的镂空的箱子,有衣箱那么大小,束着一条美丽的绣花带子,装在一只枯叶色的熟罗制的袋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