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毅小说网

第577章 夜阑人静思辽东(下)【2 / 2】

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www.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果他能如罗一贯那样激励将士,命他们各自死守,作殊死一博,每城都将重创敌兵,如此一来,也许战局会发生变化。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熊廷弼竟下了尽弃关外诸城堡退向关内的荒唐决定。这是可耻的逃跑,性质绝对是非常恶劣的。此令一下,至使大片领土落陷,百万生灵涂炭。

“化贞全不知兵,图敌而反为敌乘,恃间而反为间用。孙得功辈日侍左右恬然不悟,唯大言自诩渡河决战。及枹鼓一鸣,敌骑在百里之外而弃广宁如蔽屣,哀哉。化贞有爱国之心,无谋国之智,事已至此,安所逃罪,宜伏上刑,以正厥辜。若廷弼才识气魄,睥眤一世,往年镇辽而辽存,去辽而辽亡,关系似亦非小。”

这一笑,笑出了熊廷弼的心胸狭隘。国难当前,当以天下事为重,他却在斤斤计较二人间的得失,实在是非大丈夫所为。作为堂堂的辽东经略,在这个时候,竟然有幸灾乐祸的心理,白白的放弃力挽狂澜的机会,斩首实不为过。

广宁失守,对朝中力挺王化贞的大臣们无疑是当头一棒,反对王化贞的大臣们立即上书要求严惩王化贞。天启皇帝当然十分恼怒,议后将王化贞捉拿下狱,熊廷弼被革职还乡,听候处理。后来熊廷弼觉得自己一身是理,若待在老家,恐遭朝中政敌陷害,便从老家返京城,怀着十二分的自信,请求惩处自己。

熊廷弼得到西平堡失守的消息,急忙率仅有的五千将士增援广宁,途中遇到了仓遑逃命的王化贞。王化贞身边此时仅余几十人,其状相当狼狈,遇到经略大人后,如遇到救星,他放声大哭,泣不成声。

熊廷弼应利用好这种一致,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求同存异,不能沾火就着,更不能出口伤人。一个政治人物,如果不能控制住自己性格中的弱点,下场将是十分可悲的。

其实,历朝历代,都有忠奸之分,忠和奸是相对的,问题是你如何驾驭这种局面。在剿灭女真势力上,朝中所有官员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魏忠贤也不例外。魏忠贤也不希望看到鞑子坐大。他从鞑子那里得不到任何的好处。比如说,在袁崇焕主政的时候,魏忠贤对辽东的战事,还是非常积极支持的。

仆人高永对高厚说:“主人待我不薄,我不忍心见主人一个去死,我要侍奉主人于地下。”说完也跟着主人去了。高厚跪泣道:“我若再死,谁来安葬主人?”于是他将主人和高永的尸体火化后,背上他们的骨殖千里迢迢返回了广陵(今扬州)。

也许他当时以为,广宁失守与自己毫无关系,并且恰好验证了自己当初主张的正确。令他无论如何没想到的是,反对他的一些大臣和阉党们的相互呼应,竟将他与王化贞同罪论处,逮捕入狱,御史梁梦环诬其贪污饷银十七万,御史刘徽告发说熊廷弼家资百万,但抄家后哪里有十七万,当然也就更谈不上百万了。

由于广宁城的失陷,明军再也没有收复辽东的可能。辽东的局势,从此糜烂不堪。继王化贞之后任辽东经略的王在晋,对广宁沦陷痛心疾首,他说:“东事一坏于清抚,二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则弃全辽而无局。退缩山海,再无可退。”

巡抚逃跑,孙得功占领了广宁,他立刻将这一消息报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大喜,他率军向广宁奔来,行至距广宁不远处,就见孙得功率领城中已剃发归降的军民焚着香,敲锣打鼓,吹着喇叭迎接努尔哈赤进城。

“再起经略,廷弼居然以卫霍自许,人亦莫不卫霍也。其初出春明门,即檄有三方控扼之旨,识者已知其无意广宁矣。抵关以后,言我兵不宜浪战,西虏不足尽信,语语左券,料事之智,远过化贞。独刚愎性存,坚不可破。以争乱文龙功罪一事,开衅化贞,水火之形既分,玄黄之战遂力。”

巡抚王化贞掌有十四万兵力,熊廷弼却仅有五千兵马,他被朝中官员们架空了。事情被熊廷弼搞到这种地步,任你有再高的军事天才,也无可奈何。但是,熊廷弼依然我行我素,一点都没有改正的意思。

史载为王化贞所依仗的蒙古兵乘机杀掠,逃亡的士兵亦随之哄抢,逃亡的民众雪上加霜,十仅存一,被遗弃的老幼在道旁哀号,到处是被蹂躏践踏而死的尸体。辽西民众没有死于异族的铁蹄之下,反倒成为官军和蒙古人的刀下之鬼。

熊廷弼见平日口出狂言,心高气傲的巡抚如今变成这副德行,内心顿时大为高兴,忍不住挖苦说:“你当时欲提六万雄兵一举荡平奴酋的豪情哪去了?这个样子,算什么呢?”

多日来,明军在王化贞一举荡平方略的鼓舞下,士气空前高昂,锐不可当,刚一接触便将鞑子兵杀得纷纷败退。当时在辽西的明军,都是从全国各地调来的精锐。当时陕西的起义军还没有爆发,明军可以集中全力在辽西。因此,一开战,野猪皮就吃了大亏。发现战事不利,努尔哈赤和众贝勒急忙重新调整人马,将生力军拉上来,双方继续血战在了一起。

野战是鞑子的优势,鞑子骑兵的战斗力在当时的中国,应当说是不可战胜的。战不多久,明军渐渐不支,孙得功趁机大喊:打败了,打败了,边喊边逃跑。这一喊一跑,明军当即乱了阵角,总兵刘渠、祁秉忠、副将刘徵相继战死。明军大面积的溃败了。相当数量的明军被鞑子杀死,残存的明军争先恐后随着孙得功向广宁逃命。

其实,认真说起来,熊廷弼的死,并不冤枉。广宁城失陷,他的确是有很大责任的。他是辽东经略,丧师失地,绝对是有领导责任的。而且,广宁失守时,鞑子军当时仅仅取得了西平堡、平阳桥之战的胜利,他们距广宁还有二百多里。西平堡战役给鞑子以重创,平阳桥之战开始时,明军将鞑子杀得大败,鞑子的士气不可能不受挫。

王化贞惭愧无以对。当时,有人进言趁广宁尚处于混乱中速速进军夺回广宁。也有人提出凭宁前卫据守。熊廷弼见到处是从广宁逃出的难民,长叹一声说:“晚了,如今只有撒入山海关,凭关据守了。”

广宁镇武、闾阳守军已被击溃,努尔哈赤回过头来再攻西平堡,未攻之前,李永芳劝降,令人持旗在城下喊道:“知守城罗将军是好男子,速降,当共富贵。”罗一贯在城头回应:“朝廷何负于汝而反,岂不知罗一贯是义士乎。”同时也命人树起招降大旗劝李永芳投降。

由于广宁城的失陷,鞑子获得了大量的物资,极大的充实了自己的力量。而力量的增强,又让他们产生了更高的欲望。相反的,明国的实力又被进一步削弱,明军的士气,也跌落到了谷底。

王化贞此时已是败军之将,哪里还敢反驳,而熊廷弼此令一下,关外守军和百姓弃城而逃,关外千里沃野顷刻间便成了一片废墟。其实,熊廷弼当时是有反击广宁城的可能的。但是,他主动的放弃了。从此以后,这里就成了鞑子的疆域。

明朝对打败仗的官吏惩处起来向来十分严厉,失了抚顺的李维翰被谪戍,后来被处死。萨尔浒大战的杨镐被革职处死。熊廷弼这次不战而逃,主动放弃了辽西大片领土及四十余城堡,留下了大量辎重粮草,造成辽东全境尽失的严重后果,处以死刑,应算量刑得当。

其次,熊廷弼历来主张坚守,他对鞑子的战术十分了解,若无坚固的工事,根本抵抗不了鞑子,而广宁和周围的城堡在王化贞进攻方略的指导下,根本没从事城防工事的营建,所以压根就抵挡不住,战则必败,败则必受严惩。所以他选择了逃。他以为这一逃就可以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王化贞身上。

“而秣马厉兵,悉置度外。迨鼙鼓动地而来,错愕不知所出,仓遑飞檄督战,若日胜可以成吾之名也。不知前后矛盾,战守俱失,虽欲引平日不主战之说以求末减,其可得乎?”

王化贞当时惊得手足无措,在江朝栋的护卫下,来到马厩。马匹早已被部下偷骑着逃命去了,厩中只剩下两峰骆驼。江朝栋将自己的座骑让给了巡抚大人,然后将一些重要的文书、印信等置于驼背,杀出城去。

人们对王尔玉的逆行愤恨不已,对熊廷弼寄于无限的同情。而熊廷弼先于王化贞被叛处死刑,头颅被传首九边,下场十分悲惨。崇祯皇帝登基,有大臣为熊廷弼鸣冤,请求为其昭雪,但没有得到崇祯的同意,一直到了崇祯三年,崇祯才开恩准其儿子收熊廷弼头骨安葬,但却没有昭雪。